唐宋煎茶道茶藝介紹
唐宋煎茶道茶藝介紹
中國煎茶道萌芽于西晉,醞釀于東晉南北朝以迄盛唐,煎茶道是中國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,下面學(xué)習(xí)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唐宋煎茶道茶藝介紹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唐宋煎茶道茶藝
煎茶道茶藝有備器、選水、取火、候湯、習(xí)茶五大環(huán)節(jié)。
1.備器
《茶經(jīng)》“四之器”章列茶器二十四事,即風(fēng)爐(含灰承)、[上竹下呂]、炭撾、火[上竹下夾]、[钅復(fù)]、交床、夾紙囊、碾拂末、羅、合、則、水方、漉水囊、瓢、竹[上竹下夾]、鹺簋揭、碗、熟、盂、畚、札、滌方、滓方、巾、具列,另有的統(tǒng)貯茶器的都籃。
2.選水
《茶經(jīng)》“五之煮”云: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”“其山水,揀乳泉、石池漫流者上。”“其江水,取去人遠者。井,取汲多者。”陸羽晚年撰《水品》(一說《泉品》)一書。張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《煎茶水記》,書中引劉件芻評判天下之水等,陸羽評判天下之水二十等。講究水品,是中國茶道的特點。
3.取火
《茶經(jīng)》“五之煮”云:“其火,用炭,次用勁薪。其炭曾經(jīng)燔炙為膻膩所及,及膏木、敗器不用之。”溫誕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《采茶錄》“辨”條載:“李約,[氵開]公子也。一生不近粉黛,性辨茶。嘗日:‘茶須緩火炙,活火煎’。活火謂炭之有焰者,當(dāng)使湯無妄沸,庶可養(yǎng)茶。”
4.候湯
《茶經(jīng)》“五之煮”云:“其沸,如魚目,微有聲為一沸,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,騰波鼓浪為三沸,已上水老不可食。”候湯是煎茶的關(guān)鍵。
5.習(xí)茶
習(xí)茶包括藏茶、炙茶、碾茶、羅茶、煎茶、酌茶、品茶等。
撰于八世紀(jì)末的《封氏聞見記》卷六飲茶條載:“楚人陸鴻漸為茶論,說茶之功效,并煎茶炙茶之法,造茶具二十四事,以都統(tǒng)籠貯之。元近傾慕,好事者家藏一副。有常伯熊者,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,于量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無不飲者,御史大夫李季聊宜慰江南,至臨淮縣館,或言伯熊善飲茶者,李公請為之。伯熊著黃被衫烏紗帽,手執(zhí)茶器,口通茶名,區(qū)分指點,左右刮目。……”常伯熊,生平事跡不祥,約為陸羽同時人。他對《茶經(jīng)》進行了潤色,嫻熟茶藝,是煎茶道的開拓者之一。
陸羽、常伯熊而外,皎然、斐汶、張又新、劉禹錫、白居易、李約、盧仝、錢起、杜牧、溫道筠、皮日休、陸偉蒙、齊等人對煎茶道茶藝均有貢獻。
茶禮
《茶經(jīng)》“五之煮”云:“夫珍鮮馥烈者,其碗數(shù)三,次之者,碗數(shù)五。若坐客數(shù)至五,行三碗。至七,行五碗。若六人已下,不約碗數(shù),但闕一人,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。”一次煎茶少則三碗,多不過五碗。客人五位,則行三碗茶,客人七位,則行五碗茶,缺兩碗,則以最先舀出的“雋永”來補。若客四人,行三碗,客六人,行大碗,所缺一碗以“雋永”補。若八人以上則兩爐,三爐同時煮,再以人數(shù)多少來確定酌分碗數(shù)。
茶境
《茶經(jīng)》“九之略”章有“若松間石上可坐”,“若瞰泉臨澗”,“若援藟躋巖,引絙入洞”,則茶事活動可在松間石上,泉邊澗側(cè),甚至山洞中進行。“十之圖”章又載:“用絹素或四幅或六幅,分布寫之,陳諸座隅。則茶之源、之具、之造、之器、之煮、之飲、之事、之出、之略目擊而存,于是《茶經(jīng)》之始終備焉”。在室內(nèi)進行茶事活動,在四壁陳掛寫有《茶經(jīng)》內(nèi)容的掛軸,開后世懸掛書畫掛軸的先河。
陸羽煎茶道,對環(huán)境的選擇重在自然,多選在林間石上、泉邊溪畔等幽雅的自然環(huán)境中?;蛟趶d堂書齋,四壁常懸掛書畫條幅。
茶修
“茶之為物,味至寒,為飲最宜。精行儉德之人,若熱渴凝悶、腦疼目澀、四肢煩、百節(jié)不舒聊四五啜,與醍醐甘露抗衡也”(《茶經(jīng)·一之源》)。飲茶利于“精行儉德”,使人強身健體。
在《茶經(jīng)》“四之器”中,風(fēng)爐的設(shè)計就應(yīng)用了儒家《易經(jīng)》的“八卦”和陰陽家的“五行”學(xué)說。風(fēng)爐上鑄有“坎上巽下離于中”,“體均五行去百疾”的字樣。鍑的設(shè)計為:“方其耳,以正令也;廣其緣,以務(wù)遠也;長其臍,以守中也。”正令、務(wù)遠、守中,反映了儒家的“中正”的思想?!恫杞?jīng)》不僅闡發(fā)飲茶的養(yǎng)生功用,已將飲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層次,旨在培養(yǎng)儉德、正令、務(wù)遠、守中。
封演《封氏聞見記》卷六“飲茶”條載:“楚人陸鴻漸為茶論,說茶之功效,并煎茶炙茶之法,造茶具二十四事,以都統(tǒng)籠貯之。遠近傾慕,好事者家藏一副。有常伯熊者,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,于是茶道大行。”
中唐以降,已經(jīng)認識到茶的清、淡的品性和滌煩、致和、全真的功用。飲茶能使人養(yǎng)生、怡情、修性、得道,甚至能羽化登仙。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,斐汶《茶述》,皎然“三飲”,盧仝“七碗”,高揚茶道精神,把飲茶從目常物質(zhì)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層次。
八世紀(jì)下半葉,值中唐時期,煎茶茶藝完備,以茶修道思想確立,注重對飲茶環(huán)境的具備初步的飲茶禮儀,這標(biāo)志著中國茶道的正式形成。陸羽不僅是煎茶道的創(chuàng)始人,也是中國茶道的奠基人。煎茶道是中國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,鼎盛于中、晚唐、經(jīng)五代、北宋,至南宋而亡,歷時約五百年。
看了“唐宋煎茶道茶藝介紹”的人還看了:
1.茶道歷史文化簡介
2.中國茶道歷史介紹
3.茶道茶藝的步驟
4.中國茶道簡史介紹
5.日本茶道文化禮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