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詩中的茶文化
唐詩中的茶文化
中國的詩歌在唐朝的時候是十分出名的,唐詩中又有哪些是關于茶文化的呢?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唐詩中的茶文化,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。
唐詩的茶文化
說起茶詩妙品,首推唐詩。詩人們詠茶葉、品茶香,贊茗之高潔、記茶會之盛況,也歌唱“淡如水”的君子之交。
李白有《贈玉泉仙人掌茶》一詩,曰“嘗聞玉泉山,山澗多乳窟。仙氣白如鶴,倒懸清溪月。茗生此石中,玉泉流下歇。根柯酒芳津,采服潤肌骨。”此詩浪漫飄逸,讀來若聞氤氳仙氣,別有一番神韻在。
杜甫《重過何氏五首》中第三首描寫品茗題詩之樂,也出手不凡:“落日平臺上,春風啜茗時。石闌斜點筆,桐葉坐題詞。翡翠鳴衣桁,蜻蜓立釣絲。自今幽興熟,來往亦無期。”此詩寫于汴梁(開封)禹王臺,詩人于鳥語花香的春日夕陽之下,邊啜茗品香,邊憑欄寫詩,茶助靈感,詩興與茶趣融為一體,高雅之至!
白居易詠茶詩數(shù)量最多,流傳至今尚有70余首,最受推崇的是《茶山境會亭歡宴》一詩,寫絕了風云際會品茶斗勝的景象:“遙聞境會茶山夜,珠翠歌鐘俱繞身。盤下中分兩州界,燈前各作一家春。青娥遞舞應爭妙,紫筍(茶名)齊嘗各斗新。”
在白氏詠茶詩中,茶與酒常常出現(xiàn)在同一篇中,如“看風小溘三升酒,寒食深爐一碗茶”(《自題新昌居止》);“舉頭中酒后,引手索茶時”(《和楊同州寒食坑會》)等。
說起白氏的好茶,據(jù)說與當時朝廷曾下禁酒令、一時長安酒貴有關。其實詩人的愛茶另有一種高遠的精神寄托,其茶詩或與閑適相伴、或與傷感為伍,常以茶宣泄沉郁,茶水澆開其胸中的塊壘。但白氏畢竟是位胸懷天下的人民詩人,在困境中不失中國文人能屈能伸的清醒,他在《何處堪避暑》中寫道:“游罷睡一覺,覺來茶一甌,從心到百骸,無一不自由,雖被世間笑,終無身外憂。”以茶陶冶性情,欲從憂憤中尋出一條新路來。
中國四大茶道中的貴族茶道
由貢茶而演化為貴族茶道,達官貴人、富商大賈、一豪門鄉(xiāng)紳于茶、水、火、器無不借權方和金錢求其極,很違情肯理,其用心在于炫耀權力和富有。源于明清的潮閩工夫茶即貴族茶道,發(fā)展至今日漸大眾化。
茶雖為潔品,但當它的功能被人們所認識,被列為貢品,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、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員,再是達官貴人。"小家碧玉"一朝選在君王側,還能保持質樸純潔么?恐怕很難。這叫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
茶列為貢品的記載最早見于晉代常據(jù)著的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,周武王發(fā)聯(lián)合當時居住川、陜、部一帶的庸、蜀、羨、苗、微、盧、彭、消幾個方國共同伐紂,凱旋而歸。此后,巴蜀之地所產的茶葉便正式列為朝廷貢品。此事發(fā)生在公元前1135年,離今有3000年之久。
列為貢品從客觀上講是抬高了茶葉作為飲品的身價,推動了茶葉生產的大發(fā)展,刺激了茶葉的科學研究,形成了一大批名茶。中國社會是皇權社會,皇家的好惡最能影響全社會習俗。貢菜制度確立了茶葉的"國飲地位",也確立了中國是世界產茶大國、飲茶大國的地位,還確立了中國茶道的地位。
但茶一旦進入宮廷,也便失去了質樸的品格和濟世活人的德行。反之,貢茶坑苦了老百姓。
為了貢茶,當此時,男廢耕,女廢織,夜不得息,晝不得停。茶之靈魂被扭曲,陸羽所創(chuàng)立的茶道生出一個畸形的貴族茶道。條被裝金飾銀,脫盡了質樸;茶成了坑民之物,不再濟世活人。達官貴人借茶顯示等級秩序,夸示皇家氣派。
貴族們不僅講"精條",也講"真水",為此,乾隆皇帝親自參與"孰是天下第一泉"的爭論,用"稱水法"一錘定音,欽定北京玉泉水為天下第一泉。為求"真水"又不知耗費多少民脂民膏。相傳,唐朝宰相李德裕愛用惠泉水煎茶,便令人用壇封裝,從無錫到長安"鋪遞",奔波數(shù)千里,勞民傷財。此后因一云游和尚點化,知其弊端,才"人不告勞,浮位乃洱"。
貴族茶道的茶人是達官貴人、富商大賈、。豪門鄉(xiāng)紳之流的人物,不必詩詞歌賦、琴棋書畫,但一要貴,有地位,二要富,有萬貫家私。于茶藝四要"精茶、真水、活火、妙器"無不求其"高品位",用"權力"和"金錢"以達到夸示富貴之目的,似乎不如此便有損"皇權至上",有負。金錢第一"。
貴族茶道有很多違情背理的地方,但因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,這一茶道成為~重要流派香火綿延,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存在價值。作為茶道應有一定儀式或程序,貴族茶道走出宮門在較為廣泛的上層社會流傳,其富貴氣主要體現(xiàn)在程序上。其變種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傳的閩潮功夫茶。
看了“唐詩中的茶文化”的人還看了:
2.中國茶文化詩詞